// 筆者抵制任何採雙空格縮進的 clang-format 格式:這種設計只是對寬型等寬字型擦屁股的設計、且會對諸如 Iosevka 等半形等寬字型的閱讀體驗構成災難性的影響。
該版本僅確保在 macOS 12 Monterey 系統內可正常全功能執行。對 macOS 10.11.5 的相容支援已經在 1.4.5b 補回。
經測試發現小麥注音 2.2.2 的進階鍵盤配置的 Shift 鍵符號鍵盤佈局切換的功能仍舊會被某些包括 Dock 與輸入法本身的 NSMenu 妨礙實時獲取當前的修飾鍵狀態、且小麥目前對 Shift 以外的修飾鍵處理完全無效。威注音 1.4.3 已經引入 Alt 符號体系,所以決定閹割掉這個功能、免得被那些試圖用 defaults write 開啟了這個功能的使用者們開工單。
有些人在使用類似漢音那樣的「游標置於詞語前方」的功能的時候,也會用 HOME 鍵從組字區的最後方開始選字。本次更新在這方面的行為更動,會給這種操作需求情形帶來便利。
該版本僅確保在 macOS 12 Monterey 系統內可正常全功能執行。對 macOS 10.11.5 的相容支援已經在 1.4.5b 補回。
該版本僅確保在 macOS 12 Monterey 系統內可正常全功能執行。對 macOS 10.11.5 的相容支援已經在 1.4.5b 補回。
因 1.4.1 版廢版的緣故,1.4.2 版的更新說明是針對 1.4.0 版而言的。
該版本誤將小麥注音的兩處始祖設計認為是某些 Bug 的根源,結果反而導致了 F1-F12 鍵盤對組字區的不當操作。 因為這個原因,將 1.4.1 版廢版處理、重新 Rebase 至 1.4.2 版,免得 commit history 誤導後來者。
關於威注音輸入法在 1.4.1 版開始出現的偶爾敲字卡殼的原因的總結:
威注音輸入法在 1.3.x 中後期版本曾經改動過 ctlInputMethod 當中的對於「依修飾鍵狀態切換鍵盤佈局」的狀態。在這個時候,因為(錯誤決策)拿掉了對每個鍵盤變動事件做出「return false」的處理,導致這個環節產生的垃圾數據被塞給 KeyHandler。然後 KeyHandler 就會在語言模組處理環節之前的最後一個按鍵檢查環節「still nothing」那裡報錯。
總之,1.4.1 版威注音搞錯了三點:
哪怕沒有上述前兩點,第三點也會導致某些與 F1-F12 有關的垃圾數據無法被正常處理、導致異常行為。
特此備忘。
(9-12 為 1.3.9b 相對於 1.3.9 的更新,13-16 為 1.4.0 相對於 1.3.9b 的更新。) (因為 1.4.0 並無程式方面的實質改動,所以與 1.3.9 合併記錄。)
碎碎念:
碎碎念:
其它:
碎碎念:
碎碎念:
其它與本次更新有關的內容:
碎碎念:
威注音 1.3.3c 版相比 1.3.3 版緊急修正了兩個錯誤:
威注音 1.3.3c 版相比 1.3.2 版的明顯的功能更新如下:
感謝 zonble 在上游引入了波浪鍵雙層符號選單的功能(他不是為威注音開發的,而是為社會開發的),所以這次威注音引入了在內容方面比之前新酷音TSF/香草酷音更豐富的符號表,可以輸入貨幣符號、空心箭頭、雙向箭頭、劃圈假名等符號。今後若是有時間條件的話,威注音可能會考慮將該功能做成可以由使用者自訂的功能。
威注音 1.2.0 版相比小麦注音 2.0.1 版而言的功能变更如下: